一个不构成建议的参加了四种外语考试的经历分享

这是什么

  • 这是一篇分享我参加四种外语考试的经历,IELTS / JLPT-N2 / GRE / TOEFL 的低分飘过心得
  • 内容大致按照我完成各项考试的时间顺序排列
  • 这是一份纯粹的个人体验和感受分享。我本就是外语学习的“苦手”,每次备考时间都很短,且都只满足了最基本的目标,没有一次是高分。因此,本文仅供参考,不构成任何建议
  • 备考时间无任何夸张成分,如此极限的代价就是分数不高(毕竟CS专业太苦,时间真的很难挤)
  •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,时间有限、目标明确,希望我的这些“坑”和经验,能给你一点微小的启发。

IELTS 极限免修之旅

动机

非常单纯,甚至有点功利——为了免修大学英语课。大学英语课饱受诟病,而我大一的英语考试又发挥很差,严重拖累绩点。我实在不想再上英语课了,而学校政策规定雅思或托福达标即可免修,并获得一个不错的分数。看到多数免修的同学都选了雅思,我也就随大流了。

状况

  • 时长:两个月,非常极限。
  • 状态:基本上是“苦行僧”模式。那学期课程最多,我只能经常学到凌晨一两点,感觉自己像个上了发条的机器,不停地刷题、背单词、练口语。
  • 个人感受:雅思给我的感觉是,它是一个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回报的考试。尤其是阅读部分,我认为只要多练、多刷题,熟悉题型和技巧后,分数提升会非常明显。

微建议

  • 结果:成功达到了免修标准,但成绩不高。其中阅读是强项,再次印证了“勤学苦练能出成绩”这一点。
  • 微建议
    • 如果你的目标只是一个基础分数(<7.0),并且愿意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,短期(如两个月)突击是完全可能的。
    • 雅思的备考逻辑相对直接,“勤能补拙”在这场考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    • 但若想冲击高分(7.5+),则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和更系统的学习方法。

资源

  • 雅思官方真题集(剑桥系列):小贵,但如果你选择纸笔考试,这基本上是必须的练习材料。
  • 阅读、口语:我借了同学的学为贵真经看。
  • 听力:只听了语料库和刷真题。
  • 写作:买了顾家北的指南书对应练习。

JLPT-N2 二次元体验局

动机

  1. 实用主义:日语对我的专业学习作用不大,想早点考完,免得影响后续计划。
  2. 兴趣驱动:源于二次元爱好,想检验一下自己的真实日语水平。
  3. 长远规划:想着也许对未来留学申请能起点微乎其微的作用。

状况

  • 时长:一个月,同样非常极限。
  • 前提:我并非零基础。在此之前,我已在中学等阶段零碎学完了《新标准日本语》初级。若无此基础,一个月从零到N2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  • 个人感受:N2备考中,汉字优势能让我们蒙对很多词汇和阅读题,但听力是真正的硬骨头。听不懂就是听不懂,毫无侥幸。甚至可能因听力单科不合格,导致总分够了也无法通过。可能我是凭借十多年的“二次元羁绊”,才让听力合格。

微建议

  • 结果:低分飘过。这让我深刻意识到,N2合格线不高,但想拿高分极难。
  • 微建议
    • 对中国人来说,N2的文字、词汇、语法和阅读有天然优势,合格不难。
    • 听力很重要,需要花大量时间认真对待听力,这是无法投机取巧的部分。
    • 如果你有一定日语基础,认真备考一个月,通过N2的可能性很大。零基础请务必规划更长时间。
  • 速通的代价:这种备考方式是有后遗症的。许久之后,现在的我虽然能看懂N2文章大意,但很多词汇的微妙语感和用法完全不懂;听新闻时也只能抓住几个关键词,很难跟上完整的逻辑。这大概就是只为应试留下的“后遗症”吧。

资源

  • 官方真题:网络上很容易获取电子版。
  • 文法:只用了N2蓝宝书,看了两遍,第一遍甚至抄写了所有语法点。刷了一本红蓝相间的题库,我把N4&5到N3到N2的题都刷了一遍,希望通过这种方式,将早已生疏的基础和N2的要求重新连接起来。
  • 阅读和听力:直接刷真题,没用额外资料。听力一开始必然听不懂,只能靠精听慢慢磨。

GRE 目标明确的速战速决

动机

GRE虽然重要性日益降低,但仍是很多海外院校申请的硬性条件

状况

时长:半个月(两周)。

  • 状态:相对“佛系”。教授们都对GRE要求不高,基本是“有分就行”。所以我的策略非常明确:够用即可,不追求高分。结果反而还不错。
  • 个人感受:GRE备考,词汇是王道。我几乎没怎么模考和刷题,唯一做得比较充分的,就是把GRE核心单词背完了。这可能是我Verbal能150分以上的主要原因。

微建议

  • 结果:成功达到申请要求,分数还算可以。
  • 微建议
    • GRE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。备考前,先搞清楚你的目标院校对分数的确切要求
    • 如果要求不高,完全可以采取“够用就好”的策略,速战速决,把精力留给更重要的事。
    • 数学(Quant)部分是中国学生的传统强项,但绝不能掉以轻心!我就因为遇到了不认识的数学单词而没能满分(比如我是死在了 mode 的意思上,虽然现在我一辈子都忘不掉众数的英文了但考场的分是回不来的,这些看似简单的词,考场上突然卡住会非常致命)。建议考前过一遍数学词汇,稍微刷点题。
    • 作文(AW)感觉评分较松,把托福的写作模板修改一下,适配GRE的题型即可,无需过度准备。
    • 这是一场目标导向性极强的考试,别盲目追求高分,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。

资源

  • 全程使用KMF备考。免费但需要添加顾问老师的微信。和老师沟通,会提供备考资料并解答问题。我基本上就是闲聊几句,表明自己分数要求不高,他们也就没怎么推销课程,依旧乐意提供帮助。
  • GRE备考除了报名费和通勤费,没花一分钱。另外还趁着难得通勤去考试,去考场隔壁打了次舞萌(逃)。

TOEFL 比雅思更难的硬仗

动机

留学申请的硬性条件

状况

  • 时长:战线很长。低烈度备考了三个月,中途感觉要崩还延了考,最后高强度冲刺一个月,首考依旧大败而归。无奈转向GRE,考完GRE后等学校没课了,又花了一个月再次备考。
  • 个人感受:托福给我的感觉比雅思难很多。雅思可以通过技巧和练习快速提升,而托福更侧重真实的学术英语能力,听力语速快,口语和写作的综合信息处理与逻辑要求也更高。备考过程非常折磨。

微建议

因为并非一遍过,就不乱提策略了,只列几个我踩过的“坑”。

  • 容错率低:托福的容错率很低,一点小失误就可能导致分数大幅下滑。建议备考时把目标定高一点,给自己留出缓冲空间。
  • 长期主义:托福考验的是硬实力,别指望短期内有质的飞跃。
  • 心态要稳:我几乎被逼出了“TOEFL Trauma”,花的钱也最多,稳住心态比什么都重要。
  • 考场环境:这是一个极易被忽略但极其致命的问题!托福考场的嘈杂程度远超想象,如果你平时都在安静环境学习,会受到巨大冲击,尤其影响口语发挥。对此我的建议是:备考后期主动进行“抗干扰训练”。否则,你精心准备的口语模板可能在别人洪亮的“In the lecture, the professor discusses…”中忘得一干二净。

资源

只使用了TPO进行练习。


总结

这四场考试像打通了四关风格迥异的游戏。如果非要排个名次,在我心里大概是这样:

  • 应试技巧性:GRE > IELTS > TOEFL > JLPT-N2
  • 真实能力要求:TOEFL > IELTS > JLPT-N2 > GRE
  • 备考心态折磨度:TOEFL > > > > IELTS > JLPT-N2 > GRE

对我而言,最重要的感悟是:在开始之前,先想清楚你要什么。是为了一个具体的分数门槛?还是真正提升语言能力?目标不同,路径和心态也完全不同。

语言学习是条长路,但考试只是路上的一个站牌。如果你也是学语言的苦手,对于我们这些时间宝贵的非语言专业学生尤其是内卷严重的CS专业来说,不要被网络上的“高分神话”绑架。用最高效的方式拿到你需要的分数,然后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你更热爱的专业和事情上,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成功。